陌陌之后的陌生人社交:“微聚”主打先约会后聊天
原标题:陌生人社交生意:“第一”之后还有“第二”
目前看来,来往、易信等瞄准微信豪门望族的社交产品尚难顺风顺水,而在微信浅尝辄止的陌生人交友市场,陌陌似乎轻舟已过万重山。
4月18日,一位投资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陌陌正处于现在进行时的最新一轮融资中,风投对其给出了远超10亿美元的估值。而与此前外界盛传的将被阿里收购不同,陌陌最快可能在年内上市。
“陌生人交友是一个刚性需求。”移动社交APP微聚创始人焦一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与微信等熟人社交市场相比,陌生人社交的市场规模可能只有其几十分之一,但这一市场已经足够大,“目前国内主导陌生人社交的产品不下百个,不过,除了陌陌一骑绝尘之外,尚无第二名”。
陌陌成功与不足
今年2月7日,陌陌CEO唐岩在微博上对外宣布,上线2年7个月,陌陌注册用户1亿。去年11月13日,陌陌宣布用户数突破8000万。这意味着,不到3个月的时间,陌陌用户数实现2000万净增长。
唐岩还在微博上公布了陌陌当时的一些运营状况,其中包括月活跃用户达4000万,会员数近100万,其联运的第三款游戏陌陌争霸上线一个月激活用户140万,月流水1200万元。
《陌陌争霸》是陌陌推出的第三款手机游戏产品,此前曾推出《陌陌泡泡兔》、《陌陌劲舞团》,前者激活用户达570万,后者则有激活用户440万。
“陌陌的成功证明了陌生人交友的市场价值。”焦一认为,而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20多年历史来看,不同阶段都有不同产品试图触及用户这一“基于人性的强需求”。
焦一认为,中国人上网最开始的陌生人社交平台是聊天室,互不相识的人在虚拟空间上天南海北。接下来是QQ。“QQ最开始也是陌生人社交,很多人都有过在QQ上不停地通过查找功能进行搭讪的经历。”焦一说,“那时的流行说法是‘见网友’。”
大概在2006年前后,51.com也一度是中国三四线城市普遍使用的社交网络,其亦主打陌生人交友。
而与虚拟世界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代代相迭一样,线下亦不缺乏陌生人社交的平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酒吧。
“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的属性很难集合在一个产品上。”焦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QQ和微信最开始都以陌生人社交作为切入点和市场兴奋点,但很快转向市场更大的熟人社交,“这两个市场互相排斥,你很难想象一个代表真实身份的熟人社交产品,被用来作为搭讪的工具。”
焦一认为,即使是陌陌这一最为典型的陌生人交友产品,目前也有切入熟人社交的迹象。比如说,陌陌在此前已经开始绑定微博、手机通讯录;又比如陌陌也已经上线了群组和帖吧功能,开始在点对点沟通的基础上搭建社区。“通过陌陌认识的陌生人,开始变成熟人。”焦一说。
在焦一看来,陌生人社交市场,即使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陌陌,也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说,陌陌还不够高效,通过陌陌成功找到目标对象的搭讪成本很高,“这个市场一定有第二名的机会”。
基于此,焦一于2013年年初从YY公司(Nasdaq:YY)离职,创办了广州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当年10月正式上线了其主打陌生人社交的产品--微聚。与陌陌类似,这款基于地理位置的产品,能让附近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快速认识并建立社交关系,以此开拓及发展自己的社交人脉。
新入者的机会
陌陌蹿红的示范效应之下,一时市场跟随者众多。目前仅国内市场,瞄准陌生人交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不下百个,可谓鱼龙混杂,其中较为知名的包括遇见、友加、对面、秀色等。
“我从YY公司出来,仅舍弃的期权价值约千万元人民币。”焦一表示,让其毅然创业的原因是,陌陌向熟人社交转身之后,将留下一大块市场空白,而目前陌生人社交市场尽管有着众多参与者,但还找不出超出一个身段的第二名。
根据焦一的前期市场调研,前文提及的遇见、友加等第二梯队(陌陌为第一梯队)产品,注册用户最多的不超过2000万,日活跃用户在20万-100万不等,且存在产品设计逻辑不清晰、用户体验不够好等问题,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压力,有的则由于游走于法律边缘而将自身置于政策监管的危险地带。
焦一认为,目前包括陌陌在内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普遍面临两大难点,即:第一,如何解决用户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以及如何提高陌生人之间基于各自交友需求的匹配度;第二,如何从线上的聊天迅速有效转化到线下场景,使用户之间高效连接,并在线下强化该连接,甚至进而产生更多的价值可能性。
“很多人玩陌陌的体验是,不停地加好友,不停地搭讪,目的是想找一个人共进晚餐,但很可能最后忙活了一下午,最后自己一个人去吃饭。”焦一说。
微聚的做法是将需求前置,即焦一所言的“先约会后聊天”。用户可以将聚餐、打球、爬山、约会等兴趣点先提出来,以此发出活动邀请,让用户一步到位地获得结果,从而避免无聊、低效的搭讪,降低沟通成本。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去酒吧,与其频频碰运气地搭讪,不如直接掏出豪车钥匙。”焦一说,微聚试图简化以陌陌为代表的第一代陌生人交友软件聊天、好感、兴趣、约会的繁琐社交流程,快速促成从线上到线下的约会。
微聚为用户设计的虚拟物品互动系统,则是焦一看来可以做到与现有陌生人产品差异化的第二个因素。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可以通过送花、抛绣球、送礼物的方式,用户之间产生深入沟通。而收到这些虚拟礼物的用户,可以通过微聚的兑换系统,换成实实在在的商品,诸如iPhone、三星手机、平板电脑、话费充值卡等。
“有个真实的例子,上个月,有个女孩通过这套虚拟物品系统成功兑换了一台iPhone5S。”焦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在焦一看来,这套虚拟物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男性用户来说,可以快速地让对方进行身份识别;对于女性用户来说,可以找到众人追捧的心理满足感。
而对于微聚平台来说,用户购买虚拟物品的支出和兑换时的扣点,则构成了一项不菲的收入来源。焦一认为,这让微聚可以在不借助游戏变现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不错的正现金流。
据焦一透露,微聚在上线5个月内的用户接近300万,在苹果的APP Store上保持了较长时间的五星级评价。
而除了来自雷军旗下顺为基金以及YY语音方面约百万美元规模的天使投资之外,目前微聚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完成A轮融资,为规模化发展积蓄资源。
对于雷军来说,这是其继米聊之后在移动社交上的再次卡位。
焦一对记者表示,目前陌生人社交产品遇到的第三个普遍痛点是,用户之间缺乏信任度,“很多时候,面对从没打过交道的陌生人,不仅女的害怕,男的也不敢”。
焦一称,基于这一痛点,目前微聚正着手开发一套用户评价系统,试图在陌生人世界为用户提供一套征信标签,“就像阿里巴巴当初打造支付宝一样”。
焦一憧憬,微聚亦将成为一个十亿美元以上级别的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