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默谈14年任期内最大遗憾:错失移动市场
在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err)掌舵的14年间,微软最大的失误就是未能及时从软件过渡到硬件。谁说的?鲍尔默自己。自2月份退任微软CEO以来,鲍尔默近日首次公开露面。面对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id Business School of Oxford University)的学生,鲍尔默被要求说说自己最大的遗憾。以其特有的直率,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了提问。
“擦亮眼睛回顾过去,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及时将软硬件合二为一,”他说,“在当时,由微软操作系统和IBM硬件组成的PC几乎就是神迹。而现在,安卓(操作系统)与三星(硬件)的组合也不乏神奇之处。但若真想向市场推出一种创想,那么构思软硬件组合并将其实现的能力将很有助益。”
鲍尔默相信微软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该公司如今的产品组合中已拥有Surface平板和Windows手机;另外,斥资72亿美元收购的诺基亚移动电话业务也将为其硬件实力增添重要的筹码。
“微软正在培育新的实力,因此,我们所考虑的不只是率先发明平板电脑却看着苹果将其实现商业化这一类的事情,”他说,“我们拥有创新实力与市场营销实力,这一点你可以从微软在Surface平板、Windows手机和诺基亚收购等战略举措中看到。这是否一定意味着我们将引领下一个潮流?不一定。但我们正在努力确保当下一波浪潮来临之时,我们没有缺席、能否奋起直追并最终站到浪潮之巅。”
鲍尔默在哈佛大学(Harvard)结识比尔·盖茨(Bill Gates),1980年加入微软时是该公司的第30名员工。鲍尔默说,在他供职于微软的34年中,他对公司的创新史备感自豪。
“大多数科技公司都会失败”,他说,“它们一无所长,很快就会被淘汰。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那基本就算是这个行当中的天才了,就连最终走到上市的公司通常也只有一技之长而已;它们找到对路的产品、休整并推销出去,迅捷地完成这一切。”
“在微软,我很自豪我们至少有两个‘一技之长’。构建Office让我们真正发明了现代PC。第二个是将微处理器科技真正带入了数据中心。”
他补充说:“我敢说,我们的‘一技之长’多于其他任何公司。苹果占两个,而我们可以说占到了两个半,因为我觉得Xbox理应有它的半席之地。大多数公司只能做好一件事,谷歌(Google)自己做成了一件,甲骨文(Oracle)也还是原来那一套。我们的‘两个半’令我非常自豪。而我们已经培育起新的实力,有望在未来赋予我们新的‘一技之长’,这将使我们在全球所有的科技公司中脱颖而出。”
那么,微软何以错过了大半场智能手机革命?更别提平板电脑市场了——微软早在苹果发布iPad之前就展示过自己的平板产品,但该产品从未进入开发流程。对于这个问题,鲍尔默表现出了一反常态的悔意。
“在移动的最前沿,我们有些落后了,”他坦承,“问题是,落后了怎么办。你是放弃然后回家呢……还是自问‘我们什么地方做错了,如何确保我们正在打造的资产能在下次让我们抓住机遇?’我们不懈努力向前发展。我们推出了Surface,推出了Windows手机,提出了对我们至关重要的诺基亚收购要约,并为下一代产品做准备。”
鲍尔默认为,收购诺基亚是微软近些年所做的最艰难的战略决定之一,但也是意义最为重大的决定之一。“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司名是‘微-软’,”他说,“作为创始原则的一个根本性组成部分,我们原先是一家软件公司,但还有X-Box,后来又有了Surface和如今的手机,本质上我们的产品组合会在未来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的自我认识,以及对价值与创新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问题在于,其他人也在创新——虽然他们的长期成功潜力很难衡量。科技公司能否以浏览量作为衡量标准——就算还没有通过订阅服务或广告收入的形式将其变现?
鲍尔默认为,这种衡量手段仍很难说,并且有待改进。例如,对于Facebook斥资190亿美元收购消息服务WhatsApp,他评论说:“很明显,如果你的目标是卖掉公司,那他们的目标组合无可厚非:低成本、4.5亿用户和190亿美元的售价。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有4.5亿用户就都能卖出190亿美元的高价呢?不一定。这算不算一时的潮流?也许不算。他们能否成功,我说不准,但你还真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想,‘我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资产到底值不值钱?这4.5亿人能否带来足够的营收来值回成本?(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是这样认为的,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他。但你还真得审视一下然后自问:‘成功的标尺是什么?’长期来看,成功的标尺是:相对于股东预期而言,我有没有为他们赚大钱?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结果?……是不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搞清楚?是的。”
眼下仍然有足够多的机遇。鲍尔默问台下观众,他们是否觉得十年后的设备会与现在自己所喜爱的设备有任何相似之处,他自己当然不这么认为。他还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他认为这两个进程都仍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可以说全球化已经过时了,但我不这么认为,”他说,“其实,未来25-30年间,世界市场还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增长。全球有70亿人口,也许其中20亿人掌握丰富的资源。假设这部分的人数增加到30亿,这就为世界的创新、增长与繁荣带来了根本性的机遇。”
译丁盈幸 校陈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