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手机换帅背后:时局所迫的调整 少壮派的胜利
原标题:少壮派的胜利 中兴应时局调整
在2013年的末尾,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中兴进行了大调整。
2013年12月31日,中兴内部最高决策机构经委会宣布了战略、组织和人事调整方案:成立终端事业部独立运营,将政企网提升为公司二级经营单位;执行副总裁曾学忠全面负责未来公司终端业务的运营,执行副总裁赵先明任公司CTO,高级副总裁庞胜清全面负责政企网业务的运营,执行副总裁何士友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时局所迫的调整
2013年,手机厂商们悲喜交加。曾经稳坐第一把交椅的诺基亚以72亿美元的低价“卖身”微软;已被谷歌收购的摩托罗拉不断裁员,但仍然在一个季度亏损了3亿多美元;曾因911而迅速火起来的黑莓一直在寻求出售与自救中挣扎,将研发的重任托付给了富士康这个代工厂;HTC虽然重金营销,但是颓势依然无法改变……而国内厂商呢?
据IDC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总出货7800万部,同比增长了117%,三星以19% 的市场份额继续居于榜首;二、三、四名被联想、中兴、华为占据,但市场份额难有再大突破;小米、vivo、OPPO、魅族、金立等国产品牌又开始全面发力,市场已进入洗牌期。
而中华酷联更多的赢在:本土市场上、擅长价格战、低端智能机市场需求旺盛……但即使这样,中华酷联在市场份额上仍差了苹果和三星一大截,更别提那被甩了好几条街的利润了。
即使国内市场,雷军的小米公司市值已突破100亿美元,罗永浩的锤子科技手机未见就已融资7000万元。业界掀起一阵习“小米模式”风潮。12月中下旬,华为迫不及待地举行发布会,推出独立手机品牌“荣耀”。
另外,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2013年第三季度,中兴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由上年同期的10%下降到了5%,排名下滑到第七位。据中兴人士透露,2012年中兴整体亏损28.4亿元,但手机业务却贡献了10多亿元的利润,2013年随着4G设备招标的启动,中兴有望整体扭亏,但手机业务却出现了9亿多元的亏损。业绩最终成为换帅的导火线。
多重原因下,中兴进行架构和人事的调整。这次调整,中兴董事长侯为贵立场坚定。
侯为贵表示,无论是传统的电信业还是新型的互联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开始在彼此间共享;欧美运营商不断聚合。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或不断瘦身,或被并购,或逐渐消失;而另外一些企业由于创新迅速或模式独特而迅速崛起。新生力量对传统企业与商业模式快速颠覆,同时它们也可能很快被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模式与产品所替代。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守电信业或许还能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如果固守传统的电信思维,那么,未来可能会一败涂地。
这是一场少壮派的胜利
年仅39岁的中兴高级副总裁曾学忠将全面负责未来终端业务的运营,高级副总裁庞胜青全面负责政企网业务,庞胜青今年44岁,年富力强。此外,高级副总裁赵先明出任公司CTO,执行副总裁何士友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曾学忠入职中兴后最早从事光系列的研发工作,后转向销售岗位,并逐步从普通销售成长为当时八大片区的负责人之一,并在多个片区创造了营收超过10亿元的销售记录,被中兴内部称作“八大金刚”和“曾10亿”,2006年起担任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现决定升任执行副总裁,为中兴高管中最年轻的“少壮派”。
这场少壮派胜利的背后,更多的可能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
据中兴通讯相关人士表示,“主要是要鼓励关键管理干部年轻化、消费者化。之前曾学忠曾负责中国市场营销,业绩突出,具备互联网思维。”
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在微博中也称,60后理解90后消费者的需求确实有点难,中兴手机的问题是内部山头林立和外部品牌形象老化。期待借4G机遇和换少帅能让这家技术积累深厚的传统巨头变得有激情和战斗力。
这将是中兴的胜利吗?
值得注意的是,中兴目前调整完的架构跟华为三个BG(Business Group)的划分非常类似,而这种模式,华为已经实践了三年,到2013年为止,华为消费者BG实现收入超过90亿美元,增长18%;企业业务BG收入超过25亿美元,增长33%;整个公司收入达到385亿美元,增长10%,据称利润情况也非常好。
有网友评论:华为学习中兴早些年的事业部制,风生水起……中兴转一圈又回事业部制……而且,华为经过多年摸索,手机已成突破之势,中兴至今还是个跟大流的,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当然,这次人事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将给中兴带来全新的挑战。中兴终端是何士友一手打出来的,现在何士友出局,曾学忠能否平稳接手还有待时间验证。
此前,中兴手机并不是独立的部门,因此前端的销售、市场和后端的研发、采购、供应链有些脱节。现在,中兴手机业务终于获得独立运作。据悉,中兴终端业务将采取事业部运作模式,全业务流从采购、生产、研发、销售、交付都会独立运作,财务独立核算。但这最终能否提升效率、提高中兴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还得多方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