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前主席:互联网地产有泡沫 但不一定是危机
格林斯潘:把泡沫影响降到最低
艾伦·格林斯潘是美国美联储第13任主席,任期跨越六届美国总统,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是美国史上最年长的美联储主席,也是美联储设立以来任期最久的主席,金融界有评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一个喷嚏,全球的投资人都要伤风”。
“在您的任期内发生了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是您做的不够,还是说泡沫本来不可避免?”面对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的提问,远在美国的格林斯潘通过连线直接回答道:“泡沫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是受到政策极大影响的”格老称,1987年,资产都被无杠杆的投资者所控制,泡沫破灭后蔓延到其他地方,这才使很多家庭的资产损失。2000年,中央银行的政策也对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网络泡沫破灭后,却没有挽回经济整体结构崩溃。
如果泡沫产生了,如何把后果降到最小?格林斯潘认为,首先商业银行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即使市场上出现状况,金融机制也有能力保持稳定;投资银行的股东,也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损失。“除了资金变化,还需要用其它杠杆方式进行调节。”对净收入和资产比的变化应有所调整,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泡沫无可避免会带来一些影响,但我们能把这些影响降到最低点。”
陈志武:互联网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
在说到时下大热的互联网金融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也讲起了金融史。“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交易范围、交易频率的巨大变化。”
互联网使得金融的交易成本总体上来说大大降低了,这是第一大好处;第二大好处是,交易的地理范围和交易的人数大大增加,但这些变化对监管的要求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不管是在中国,在美国还是在任何其它国家,监管的哲学是,如果金融交易还是其它交易涉及到的人数和社会的地理范围非常有限,那政府就不应该去监管。但如果金融交易的人数上百万了,几千万甚至于几个亿的时候,这时候出现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参与交易人数的增加,监管的必要性也因此增加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那么互联网金融今后面对的监管会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所要面对的更细更严,也许今天发展的机会还有一些,但遇到了几次问题以后,监管会大大强化,由此带来的利润空间也会受到很大的压缩。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今天互联网金融热炒,有一定泡沫的原因,有商业的理由,但长久来看有的监管肯定会比现在的强度要强很多。
虽然互联网金融存在诸多优势,但陈志武仍然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热有过度包装的嫌疑。“美国没有像中国这么热衷互联网金融,因为大家对于盈利的模式已经非常熟悉。”陈志武认为,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受到严格管控,使得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也能超过银行存款利息,在存款利率放开后,留给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利润空间就会大幅下降。
刘永好:办事从送一包烟,到一条烟,再到全部都不要了
恰到好处的调侃、丰富多变的手势、信手拈来的故事,新希望集团的掌门人刘永好表现得更像一个超级演说家。
“只要法律框架下的市场行为都被允许,放开束缚减少限制,这就是一个新的格局。”刘永好一边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一边感叹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当初我们想和生产队合作造音响,却说我们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不是这道门槛,现在全国驰名的说不定就是刘氏音响了。”
创业的过程中,注定没有一帆风顺,刘永好也坦承:“最困难的时候曾经想过要跳岷江。”虽然那时需求大,卖什么什么赚钱,但是风险也很大,银行根本不给他贷款。借了亲戚朋友的钱,年末了怎么都该要还,却也出现还不出来没办法的时候。
不过,现在情况变了。“以前到哪儿做事,先是一包烟,后来是一条烟、一瓶酒,最后一箱酒都不够。不过现在全部都不要了。”刘永好一边说,一边竖起大拇指。他认为,这些举措对民营经济来说是很大的利好,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央企、地方平台、外资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民营企业不但没有受到限制,反而受到了大量的鼓励,这就是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