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信难成"后起之秀"?网友吐槽高仿"微信"
“让沟通回归本质,是时候更新你的聊天工具了。”在昨天中国电信、网易联合召开的发布会上,双方联合推出“易信”,并公开向微信发出了挑战宣言。在微信用户高速增长、OTT市场近乎“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又一家前来“踢馆”的挑战者出现,无疑让业界眼前一亮。
不过,用户体验是否能真正超越微信、易信究竟能成为“后起之秀”还是最终沦为“跑龙套”,业界仍争论不一。
“抓痛处”
跨平台发短信流量“免费”用
“丁零零……”家里的固定电话响了,来电显示是易信专线的电话号码,拿起听筒接通后,朋友发来的语音留言便像普通的语音电话一样从听筒传了过来,还能直接进行语音回复。
这不是传统运营商的语音信箱功能,而是移动互联网APP“易信”的独特功能。安装了易信后,用户就可以不花话费地给固定电话或任意运营商的手机号码语音留言。
随着全球首家由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组成的合资公司成立,意图将微信挑落马下的“追兵”又多了一位——中国电信和网易的“联合军团”。
背靠运营商大树,易信这次出手显然带着几把“刷子”。除了具备微信已有的线上发送语音短信、微信没有的固话手机免费电话留言功能外,易信还有一个令不少手机用户兴奋的功能——可以跨网发送免费短信。即使易信好友没有登录易信,甚至手机上没有安装易信,无论用的是电信、联通还是移动号码,都能收到你从易信发送的信息。
“最近微信群里图片、语音发得太热闹,一天就‘走’了我好几兆的流量,心疼啊。”在网络查询自己本月的手机剩余流量后,白领小唐有些郁闷。随着微信群、朋友圈的兴起,她这个“微信达人”每月光流量费就要花上好几十元。
小唐的烦恼在易信这里似乎不成问题,因为如果是电信用户,使用易信所产生的无线流量费用将享受全免。而这流量费,既囊括易信调用的音乐、视频、图片服务,也包含各种官方插件带来的流量。在电信的支撑下,易信“你用流量我买单”的范畴还冲出了易信这个APP本身。昨天的发布会上,易信负责人宣布,成功注册易信的用户,就能获赠中国电信300M的全国流量,不限易信使用。
另外,按照易信官方的说法,这个应用的目标是“回归沟通本质”,因此,除了发短信、电话留言等通讯相关的功能之外,易信并没有设计与微信中“摇一摇”、“扫一扫”类似的功能。
“玩真的”
电信网易合开公司做“易信”
事实上,“易信”并非是中国电信和网易“心血来潮”的一时合作。昨日,二者同时宣布合资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运营以“易信”为排头兵的系列通讯应用产品。
据了解,合资公司中电信为大股东,占股比例为73%,网易为小股东,占股比例为27%。合作公司董事长由浙江电信总经理卢耀辉兼任,来自网易的张政担任合资公司的总经理,中国电信翼聊业务原负责人高智敏则担任副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由中国电信一方派遣;产品、市场、人事等负责人将由网易方派出。
网易CEO丁磊表示,尽管网易是小股东,但并不影响运营团队对合资公司决策,同时合资公司未来也不排除引入能对“易信”用户规模发展有帮助的外部投资。
这也成为国内第一家由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业内人士表示,同此前中国联通和微信的业务合作相比,合资公司的做法更具突破性。“成立了一家公司,意味着要有盈利目标,双方相关的数据、后台要共享,大家更像是‘穿在一根绳上的蚂蚱’。”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表示,这回两家是“玩真的”。
而在业内看来,中国电信同网易的联姻也有移动互联爆发下“抱团取暖”之意。2002年11月网易曾推出试图叫板QQ的PC端即时通讯软件——网易泡泡,但由于免费短信发送量导致费用巨大,最终沦为网易内部的通讯交流工具。
与网易相似,中国电信此前也有着一款有些“失意”的产品“翼聊”。2011年10月中国电信推出手机版“翼聊”,内容和中国移动的“飞信”并无太大区别,主打可以向其他运营商的号码发送免费短信等功能。可近两年过去,目前用户数仍停留在千万左右,这同微信目前超5亿的用户数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留住老用户,中国电信在昨日的发布会大打“亲情牌”,表示“翼聊”用户将可以通过一键操作的方式直接转入易信的应用界面。
“要想抵御微信的进一步冲击,中国电信有必要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与网易合作推出的易信确实有不少起色,互联网属性更强了,整体竞争力也比‘翼聊’强很多。”独立电子商务分析师王立阳评价道。
专家看法
失败率高,成功率也高
“打开界面,我还以为用的是微信呢!”上午兴冲冲地在应用商店下载了“易信”,对各类应用玩得“透熟”的网友“暴力卡丁车”却是一肚子的牢骚。在他看来,易信界面和微信太“高仿”了,“这用起来没啥新意呀。”上线第一天,“发短信收不着”、“语音老是中断”,叫好声之外,也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吐槽。
“易信有亮点,但要说‘挑战微信’还为时尚早。”速途网专栏作家靖宇表示,已经发展至5.0版本的微信已经初现一个平台的身影,目前涉足的领域更是涵盖教育、金融、政府、电信、快递等与普通用户密切相关的领域,刚刚上线的易信在功能上仍有些薄弱。
资深电信分析师曾韬则提出,电信和网易合作的“易信”,失败概率依然非常大,但成功概率也更大了。“谷歌、腾讯也有失败产品,几乎每年都有失败或退市的产品。这就是互联网,失败概率永远比成功概率高的多,但勇于尝试是成功的前提。”电信运营商从自己研发互联网产品,到成立产品基地,再到与外部公司合资企业推产品,不断尝试,这是一条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