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日本真是个有意思的国家。该国驻沪总领事馆的一位女士来电问如何订阅上海经济评论。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她就以为打错了地方,很礼貌地连声道歉,说要找其他部门问询。
巧了,有个源自日本、叫作“断舍离”的概念正在流行。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么做,都是为了自由自在,回到自己。
看起来,时下的日本,正在从依赖的国民心理中脱离开。不知道,这是不是安倍经济学的精髓?他整理政策,重寻出路。
整理生活与整理公司、整理市政、整理国是的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你比如说,我们的电脑就需要经常整理,该删除的历史文档就得删除,不然是会停转的。而且,在大数据时代,资讯纷繁复杂,我们不能当胡适先生所说的“差不多先生”,要精准决策,就得对资讯进行精选,再有专业的分析。
再说说市政。上海这座城市的人口这么多,要处理的事务数不清,要治理得好,还真是不能什么都做。因此,我们需要选取最适合上海的事项来推进。这样,纽约有纽约的好,北京有北京的好,咱们上海也会产生更多自己的好来。城市的魅力就凸显出来了。
国是谈起来就更不简单。可是,这三个字也管用。我们要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行政审批的改革,则是“舍”的例子。
关于国是与“离”字,有必要多说一点。我们中国人是很执着的。不要以为古时候的传统真断裂了,它们就藏在日常生活中,躲在最平常的思维里。这个社会的好与坏都不是一两天才有的。可是,迷恋好的劲头与摆脱坏的难度总显得势均力敌。
我们常常用转型来表达一个社会道路的变化。其实,这不是什么东方与西方的斗争,不过是今天的我们与昨天的我们在斗争:摆脱坏,留住好。
知识围绕俸禄转就不是什么好;腐败就不是什么好;教育不平等就不是什么好;民营企业家投资受到这么多限制,就不是什么好;环境恶化、心里痴迷物质,就不是什么好。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是写三个字那么简单。
对办报的人来说,“断舍离”,念起来也不轻松。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采访、编辑稿件、排版、评报、定选题……
对了,我们后来照旧回答那位日本女士说:上海经济评论是《东方早报》的副刊,每周二随《东方早报》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