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等一批老字号将受重点保护
“我会不会买到假的鸿茅药酒?”做为药酒第一品牌的鸿茅药酒,在咨询热线里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
“以后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了”,鸿茅药酒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颁布实施,鸿茅药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再假冒鸿茅品牌,不仅侵犯专利权,而且会受到非遗法的制裁,对制假售假,损害鸿茅形象和品牌的行为,公司绝不手软!”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共6章45条,分别为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法律责任和附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规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还进一步明确,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法一系列规定无不令广大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士击节叫好。
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浩如烟海,政府财政负担,使得非遗保护难以为继。因此,提高非遗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以此反哺其社会效益的发挥,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
由于天然具有使用价值,非遗在商业领域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如,鸿茅药酒,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目前也形成了文化产业资本,产生了巨大经济收益。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市场机制对非遗进行保护和开发,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市场操作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形成了“以文养文、以文兴文”的良性循环。
非遗法的推出,在给鸿茅药酒等一些老字号类项目带来法律保护的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战略商机。记者了解到,鸿茅药酒很早就重视了该项目的整理保护工作,2008年成立鸿茅文化馆,2009年举办鸿茅文化节,对传承人、社会活动、炮制技艺等做了生动的诠释和积极的宣传。厂方的代表表示,鸿茅人要做到四个积极:一是积极履行《非遗法》的权利和义务,打好非遗这张牌,使鸿茅药酒这项宝贵遗产不受任何侵害。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提高非遗的经济产出,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应积极地建设好鸿茅的示范基地——鸿茅文化馆,结合地域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政府做好非遗项目的规划和引导。协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非遗的宣传、展示、教育、传播等活动,推动非遗开发与保护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