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的传承,民族的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有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它往往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传承的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人类一切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鸿茅药酒所关联的文化和技艺,正是这种文化遗产之列。她又是以什么样的优势而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呢?
配制独特
据了解,自乾隆四年创始,鸿茅药酒下料配方一直由王氏后人世代单传,秘不外宣。其制法选用人参、豆蔻、肉桂、红花、山茱萸、肉苁蓉、麝香、豹骨等67味上等药材,加白酒、赤糖、冰糖等辅料,经“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等八步69道工序精心配制,攻克了传统药酒药效释出低、酒性浓烈等旧弊,最终达到温而不燥、补而不峻、阴阳调和、众药归一的上乘品质。沧海遗珠,历久弥新。如今,鸿茅已将前人预想变成了现实,其独特而神秘的传统制作技艺已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疗效神奇
鸿茅药酒秉承“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的大方复治原则,以67味中药材,其中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的药物有17味;疏通经络、益气养血的药物有23味;滋肝温肾、调理脾胃的药物有27味。经八步69道纯人力手工工艺酿制而成,具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等病症,具有疗效广、见效快的特点。针对当代中老年慢性病所呈现的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的特征,鸿茅药酒组方实现了多种病因同时施治,五脏三焦均衡调理,集治病、养生、预防于一体的独特疗效,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鸿茅药酒都以其独特的疗效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人带来了健康福音,深受信赖。
文化渊源
中国药酒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关于药酒的文字记载。药酒,中医称为“酒剂”,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健体和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医疗方法。从古至今能完整保存下来的药酒酿制秘方可谓凤毛麟角。鸿茅药酒的配方、制法,对于研究蒙汉医药文化交融及中医药酒文化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单从功效而言,鸿茅药酒一剂药酒能同时治疗几大类疾病,“大方复治”理论基础令人称奇,现代科学也更进一步证实了鸿茅药酒对人类健康保健、疾病预防的独特科学价值。
曾经的御酒
据史料集采,鸿茅药酒始创于清乾隆四年,由著名民间药王王吉天在内蒙古凉城鸿茅镇创办的“荣盛坊”根据祖传秘方炮制,突出之处在于功效,内含67味庞大中药组方,药用价值极高,对风湿骨病、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女性气虚血亏等五大中老年慢性病症疗效甚佳,有“中华药酒第一方”的美誉,是中国古代十大宫廷贡酒中位列第五的唯一药酒,从道光皇帝开始,成为御用药酒。
鸿茅药酒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时代的产物,一个三百年的药酒品牌,到今天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造福百姓,民族幸甚,百姓幸甚。未来,还会有像鸿茅药酒这样幸运又具有深厚文化传承的少数民族瑰宝得以保护和传承,也将会有更多的民族瑰宝继续惠利民生,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将在今天再放异彩,永远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