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险企增资规模直逼2000亿元 行业竞争升级

险企增资规模直逼2000亿元 行业竞争升级

时间:2012-09-01    

  受业务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12年中国保险业的融资压力凸显。继上月获批募集75亿元次级债后,中国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近日发布公告称,拟在H股市场以每股22.5港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约4.62亿股新股,总计募集资金约104亿港元,以加强公司的资本基础,支持业务发展。

  事实上,频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的保险公司远不止中国太保(601601,股吧)一家。

  不久前的六月,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人寿保险在六个月之内完成募集10年期和15年期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80亿元;平安人寿及阳光财险则于今年4月分别获批不超过90亿元及10亿元的次级定期债券;而新华保险(601336,股吧)则在同一天获保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100亿元的次级债券。除去次级定期债券,中国平安(601318,股吧)集团还在今年5月获准发行总规模不超过260亿元的A股次级可转换公司债券。

  而在过去3年,中国保险业融资存在明显加速的迹象:

  2009年,保险业融资规模885.42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40.42亿元,次级债融资145亿元;

  2010年,保险业融资规模865.09亿元,其中股权融资656.59亿元,次级债融资208.5亿元;

  2011年,保险业融资规模1952.04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374.54亿元,次级债融资577.5亿元。

  2012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半年保监会共批准了5家公司的次级债券发行计划,4家A股上市险企均位列其中,而5家合计募集资金规模上限达到655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过2011年全年578.5亿元的次级债融资规模,而2009年及2010年上述数字分别只有145亿元及200.5亿元。截至8月上旬,上市保险公司已经完成或已公布未完成的融资总额就高达1035亿元。加上中国人保即将启动的IPO计划,仅上市保险公司今年的融资规模就在1300亿元至1400亿元之间,假设非上市保险公司的融资规模与去年持平,那么,2012年保险业融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融资能力也是竞争力

  保险公司为何频繁融资?市场分析人士称,这与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直接相关。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由于股市低迷,投资业务不见起色,股东补给难以持续等原因,使得保险公司仍然只能借助发债或扩股的方式来避免触碰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红线,以免业务发展受限。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正常类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在150%以上,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就会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而今年中国3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却不尽如人意。从几家上市险企2011年的年报来看,太保寿险去年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87%,中国平安去年年底的集团合并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6.7%,中国人寿2011年底偿付能力充足率则为170.12%,新华保险偿付能力2011年底达到155.95%,离150%的监管Ⅱ类标准仅一步之遥。

  “今年的资本市场延续了去年的弱市行情,保险公司频繁融资或许也表现了对未来资本市场依旧没有起色的预期,以备在未来弱市情况下保持资本充足。”一位券商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

  “融资说明企业有内在的发展需要,”广发证券(000776,股吧)研究员刘运哲对和讯网说,任何企业都有短期融资的内在需要,都有经营和资金暂时紧缺的时候,所以怎么融资不是问题,关键要看融资以后的偿付能力。

  “有融资,才说明你公司的情况好!”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看来,企业运营良好,才有渠道融资,“一个不被看好的企业,会有资金注资吗?”他反问,“大部分的上市险企都是国有,而政府增资不再成为发展方向,所以更多地会依靠外部输血。”

  此外,他还对和讯网强调,偿付能力充足率并不能代表什么。“监管红线划在150%是刚好的,”他说,不能说充足率到300%就说明企业很好,没有风险,“假设一个企业的资本是10亿,但只有不到20亿的业务,那么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很好,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这也造成了资本浪费。”

  新一轮调整在即

  “未来保险行业肯定会有长足的发展,”庹国柱对和讯网表示,尽管上月出现Waddell & Reed抛售太平洋(601099,股吧)保险套现25.2亿元的案例,但业内人士仍然对中国保险业看好。

  “外资减持险企股份是可以理解的,”他说,国内的保险行业与国际保险业相比,差距还很大,前些年发展速度过快,只注重规模不注重效益,“现在问题都爆发了,”今年上市险企中期报发布以后,股价暴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内的保险企业盈利确实存在问题。”

  刘运哲也对和讯网表示,国内保险企业险种单一,保险体系尚不成熟,企业管理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是外资看空的原因。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由粗放转向集约的调整期,”庹国柱说,在这个调整期内,保险业会出现较大的变革。

  今年7月,短短八日内便有4项保险新政落地;6月,保监会同时下发13项保险资金运用新规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促进保险资产管理转型、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显著降低了保险机构进行另类投资的门槛,加大了配置比例,取消或放宽了盈利与净资产要求。

  “业内改革将推动保险业盈利模式向全产业链发展,比较简单的竞争环境已经过去了,”庹国柱对和讯网表示,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保险企业投资渠道单一照样维持生存,被政府保护的很厉害,行业内没有破产,甚至兼并都很少。现在,从政策上来看,已经在逐步放松管制,向市场靠拢;从行业来看,退出机制建设好了以后,有条件的保险企业可以兼并,差的险企就让其退出,最后迎来保险行业新一轮的洗牌。

  “市场是流动的,资本是理性的,只有充分地进入市场,放松管制,才能让保险业迎来新生。”庹国柱说。      中国平安-拨打4008-000-000咨询电话车险活动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