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核心挑战来自资金成本
在经济增速放缓、央行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因素驱动下,上半年多家银行净息差出现下降趋势,下半年这一趋势或将更加明显,银行利润压力增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伴随深发展更名、完成两行合并的平安银行[12.96 -1.29% 股吧 研报]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8月24日,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银行核心挑战来自资金成本,平安将着重提升结算业务占比,与此同时,平安银行还将继续提升非净利息收入占比,以应对利率调整带来的压力。
提升非净利息收入占比
《中国经营报》:半年报数据显示,伴随今年两次降息和利率市场化推进,各家银行存贷差、净息差出现下降,您认为下半年这种趋势是否会更明显?
理查德:利率市场化对整个行业都会带来影响。对于平安银行来说,上半年平安银行同业业务在很快增长,这降低了我们的净息差,因为同业业务的利差降得很快。平安银行的存贷利差上半年实际上在增加,从年初的4.04%到6月底达到4.44%,这主要由贷款的收益驱动,因为我们在做更多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信用卡的贷款业务,国有、大型企业的贷款业务已经比较少了。
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降低平安银行的资金成本。现在和未来,平安银行的核心挑战来自资金成本,原来深发展活期存款仅占到34%,而其他很多股份制银行,活期存款的占比都超过50%。这是因为过去深发展银行主要是个借贷银行,而且借给大公司。因此,未来两三年,平安银行的主要挑战和机遇就是逐步把我们的结算业务做起来,提高结算业务余额,如果说能提高到行业平均水平,就可为平安银行带来额外25亿元的收入,这就可以用来抵消利率调整带来的影响。而且,我认为,达到平均线水平应该不会那么难,但还是需要做很多工作。过去两年,我们在网上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方面投入很大,改变了销售关系管理、给客户经理做了大量培训等,公司的结算业务已经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工作我们会一直做,直到这块业务水平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其二就是降低对净利息收入的依赖。两年前,深发展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是6%,这次中报的数据是17%,这个增长来自多样化的渠道,但是其他一些银行还是超前的,他们可以达到25%。如果这块我们能保持持续增长,也是一大机遇,如果能达到他们的水平,又可以为我们带来10亿元的收益。
总体来说,平安银行要持续降低资金成本,提升非净利息收入占比,持续将客户群调整为中层客户,中期主要是着重于零售客户和综合金融的模式。
三招拓展供应链金融
《中国经营报》:供应链金融是原深发展银行的一大优势,两行合并后如何保持这一优势,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将会怎样?
理查德:平安银行目前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主要专注三点:第一,我们要拓宽供应链金融所涉足的行业,增加涉足行业的数目。第二,开拓针对境外贸易融资的业务,这方面目前在深发展做得还不够,两年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仅占比4%,现在已经达到15%。第三,加大投入建立长期业务平台。长远来看,供应链金融中,信息就是核心,供应链金融不只是触及上下游公司就够了,还包括平行的公司、物流网络等,要把这些相关各方连接起来,处理好这之间的信息流。科技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网络、数码、移动终端等在业务中的利用,这是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平安银行在做很大的投入,正在研究一个相关的很大的项目,今年或者明年我们要做一个可以成为平安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有强大竞争力的科技武器。
《中国经营报》:在综合金融的优势下,平安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000万张,交叉销售的贡献率是多少?在平安集团内部,是否已经实现客户资源共享?
理查德:上半年通过交叉销售发行信用卡77万张,渠道贡献率41.5%。
在客户资源这个问题,不应该区分严格区分银行客户、保险客户,而应该说是消费者。每个消费者有很多不同的需求,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需求,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服务不是很方便,需要到不同的物理网点去消费。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综合金融,将不同的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呢?整合之后,你又会发现需要记住很多的账户,也很麻烦,如果只需要一个账户一个密码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不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吗?平安想做的就是打造这样一个账户就可以买到全套产品的服务模式。当然,目前由于监管制度以及牵涉集团下不同子公司,所以我们之间是不可能背着客户交流客户信息的。 而是客户告诉我们需要哪些服务,然后我们告诉客户在我们这样一种模式下,需要怎么做,如果客户不需要的服务,我们会尊重客户的隐私和信息的保密性。
中国平安-拨打4008-000-000咨询电话车险活动